8月4日晚間,阿裡巴巴2023財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亮相。
數據顯示,當季阿裡營業收入達2055.55億元,同比略有減少;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同比下降18%,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同比下降30%至302.5億元,均高於市場預期。阿裡巴巴美股開盤一度漲超6%,收漲1.79%。
財報亦顯示,根據公司股份回購計劃,阿裡本季以約35億美元回購了約3860萬股美國存托股(相當於約3.087億股普通股),回購力度環比增強。截至6月底,阿裡股份回購計劃仍有120億美元未使用額度。
同日,阿裡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宣佈委任希慎興業集團執行主席利蘊蓮,以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前主席吳港平為集團董事會獨立董事,於當日起生效。在此委任後,阿裡董事會共有12名董事,其中7名為獨立董事。
阿裡2023財年一季度收入2055億元,超市場預期
數據顯示,2023第一財季阿裡實現營業收入2055.55億元,同比微降。其中,中國商業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至1420億元左右;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至近177億元。
據瞭解,阿裡中國商業分部主要包括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盒馬、天貓超市、高鑫零售、天貓國際及阿裡健康等中國零售商業業務,以及包括1688等的批發業務。
4、5月份,疫情導致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供應鏈和物流中斷。而根據阿裡財報,6月份包括本地生活服務、淘寶天貓等主要業務已看到明顯複蘇信號,這或許為接下來公司季度表現提供了一個良好信心基礎。
“雖然我們的業務在四、五月增速相對放緩,但進入六月已經看到向好跡象。基於我們擁有的高質量消費群體,以及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業務所呈現出的韌性,我們對未來長期增長充滿信心。”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
在消費領域,阿裡提前2年完成國內年度購買用戶超10億的目標後,高質量用戶群體繼續保持較高黏性。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個月,超過1.23億消費者在淘寶天貓年度消費超過1萬元,這些消費者的跨年活躍率約98%,與截至3月底的情況基本持平。
面向未來,阿裡消費者業務高質量增長路徑清晰——用遠中近場結合的矩陣服務消費者多元需求,聚焦低神透露行業機會,以繼續增加超10億消費者的總錢包份額。花旗的分析也認為,整個市場中不同業務協同效應正是其看好阿裡因素之一。
在產業領域,抵消跨分部交易後本季度阿裡雲收入同比增加10%,經調整EBITA連續七個季度實現盈利,反映了非互聯網行業客戶的增長複蘇。
國際商業板塊也見證著全球商業的溫和複蘇。6月季度,Lazada在東南亞的訂單實現10%的同比健康增長,Trendyol訂單同比增長46%。國際批發商業繼續幫助中小商家出海,Alibaba.com季度完成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6%。
單季耗資35億美元回購,被曝遭軟銀“預售”1/3股份
近期,包括阿裡在內中概互聯網公司股價普遍承壓。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阿裡在本季度繼續加大股權回購計劃。
根據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一個季度,阿裡巴巴以約35億美元回購了約3860萬股美國存托股(相當於約3.087億股普通股)。
相較於上季度,本季度阿裡巴巴股份回購力度進一步增強。截至6月底,阿裡流通的普通股為約212億股(相等於約26億股美國存托股)。
在此之前,阿裡董事會於2020年底授權回購100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2021年8月,阿裡又在公佈2022第一財季報告時宣佈將股份回購計劃從100億美元擴大至150億美元。
2022年3月,阿裡再度宣佈上調股份回購計劃總額至250億美元,成為中概股史上最大規模的回購計劃。這項股份回購計劃將於2024年3月底前有效。
截至6月底,阿裡股份回購計劃仍有120億美元未使用額度。中信證券認為,長期來看,阿裡仍將是中國數智化進程的重要參與方,外部環境改善時,公司的科技投資價值有望被重新認知。
但同時,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3日報道,由孫正義創立的軟銀集團今年已通過預付遠期合約(一種衍生品)出售了所持阿裡約1/3的股份,預計將為其籌集2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85億元)。
據報道,相關文件顯示,軟銀今年以遠期合約出售的2.13億股阿裡持倉,是與高盛、瑞穗和瑞銀等銀行達成的。在大多數情況下,股票要在兩年之後才能完成最終交割。軟銀將保留股份的投票權直至到期日,並可選擇以現金而非股份來結算合約。軟銀越來越多地利用這種衍生品為公司當下籌集現金,同時保留繼續持有股份的可能性。
軟銀對阿裡巴巴進行的這些操作或將導致其在阿裡持股比例降至保留董事會席位的門檻之下,並阻止這家日本集團在財報中計入其在阿裡收入中所占份額。
在截至3月31日的財政年度中,軟銀的願景基金出現了275億美元的虧損,這是該基金自2017年完成募資以來的最大虧損金額。今年5月,孫正義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軟銀集團將進入“防禦”模式,放緩投資的同時回購公司股票。
新任命2名獨立董事,董事會人數增至12人
發佈財報當日,阿裡還公告稱,公司宣佈委任希慎興業集團執行主席利蘊蓮,以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前主席吳港平為集團董事會獨立董事,於當日起生效。
在此委任後,阿裡董事會共有12名董事,其中7名為獨立董事,女性董事亦增至3名。“新獨立董事的任命,是我們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又一進展。”張勇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利蘊蓮曾供職數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的高級管理層,負責投資銀行及資金管理業務,她於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擔任希慎興業的非執行主席,並自2012年3月起擔任於希慎興業執行主席。
2021年1月,恆生銀行宣佈,利蘊蓮接替錢果豐出任該行董事長及提名委員會主席,以及薪酬委員會委員;當年5月底,其正式出任恆生銀行董事長及提名委員會主席,以及薪酬委員會委員。
吳港平則現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計委員會主席,包括中國平安、中金公司、鷹瞳科技。他曾於2007年4月至2020年6月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曾任安永中國主席和安永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
張勇表示,利、吳均為備受敬重的商業領袖,在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全球市場,都擁有寶貴且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相信二位的市場洞見將對集團未來發展大有裨益,尤其對於我們剛剛宣佈在港尋求雙重主要上市的計劃,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投資者基礎。”
此外,阿裡公告顯示,公司獨立董事董建華在今年股東大會後任期完結,將不會再參與董事會遴選。據瞭解,董建華自2014年9月起擔任阿裡獨立董事至今。
預計年底完成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
在此之前,阿裡於7月26日宣佈,董事會已授權集團管理層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申請,擬將香港新增為主要上市地。
根據公告,阿裡巴巴目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第二上市,將會按照香港上市規則申請香港為主要上市地,預期將於2022年年底前生效。
在香港聯交所完成審核程序後,阿裡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及紐約證券交易所兩地雙重主要上市。其後,阿裡在美國掛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將可以繼續互相轉換,投資者可繼續選擇以其中一種形式持有阿裡股份。
與二次上市不同,採取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會同時擁有兩個第一上市地,且兩市場股票無法跨市場流通,股價表現相對獨立。從公司角度來講,雙重主要上市有助於擴大股東基礎,提升全球市場影響力,既便於後續融資,也可進一步將業務擴展至其他市場。
據瞭解,自2019年在香港二次上市以來,阿裡巴巴大部分流通股已轉至香港註冊。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阿裡股份於香港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約7億美元,於美國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約32億美元。
這意味著,作為阿裡業務開展的主要市場,阿裡始終受到中資和亞太資金的高度關註。此次阿裡新增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在技術層面上水到渠成,也符合市場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的預期。
有分析認為,實行雙重主要上市之後,預計國際投資者將更多配置阿裡港股,可能給港股市場註入新的流動性。同時,阿裡港股有望納入港股通,便於內地投資者直接共享其成長紅利。
事實上,2018年香港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後,越來越多中國科技公司選擇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但在交易機制設計上,大多以美國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掛牌多採用“二次上市”模式。
而近段時期以來,雙重主要上市正在成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截至目前,已有知乎、貝殼、小鵬、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實現雙重主要上市。
儘管阿裡並不是首家申請雙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但從市值和交易量上看,阿裡的選擇都有更強的信號意義。
Leave a comment